2009年12月17日 星期四

認識核能電廠災害

認識核能電廠災害

核能發電是利用核分裂產生的高溫將水加熱為水蒸氣,水蒸氣推動發電渦輪來發電。核能發電占台灣發電量約22%。 (2010年底資料)

儘管核能電廠的建造和管理都有很完整的一套計劃與設施,但萬一意外發生時仍會因為核輻射外洩而傷害居住在核能電廠周遭居民的健康與安全。

以美國為例,他們針對核能電廠災害的應變計畫是劃定兩個災害應變區。第一個區域為核電廠方圓16公里以內的區域,這個區域的居民有可能為直接受到輻射的傷害。第二個區域為核電廠方圓80公里以內的區域,這個區域的水源、農作物、家畜(禽)可能會因為核能災害,而受到放射線物質的汙染。

核電廠災害潛在的危險在於可能會因工廠內的放射物質釋放輻射到一般環境中,通常像雲霧一樣的放射性氣體或微粒,外洩到一般環境中,落在土地上或被人接觸、吸入甚至吸收便會造成傷害。

原子是很不穩定的放射物質。他會不斷地放出能量直到穩定,而這釋放出的能量就是輻射線。自然界中也會有輻射,像是太陽或土壤等。水或食物中也有微量的輻射。X光機、電視、微波爐也都有輻射。輻射的特點是會累積,一旦你長時間暴露在大量輻射中,就有傷害健康甚至致命的危險。

要如何預防核能災害呢?
1. 分辨核能災害程度
2. 核能電廠災害發生前的預防
3. 核能電廠災害發生時的應變
4. 核能電廠災害發生後的作為
5. 身體有任何奇怪症狀請迅速就醫,像是嘔吐就可能跟輻射外洩有關



只要標示原作者"不來思(Brice)"與本文的超連結(網址),即可於其他網站或部落格(網誌)轉載本文作非營利的目的。如欲將本文印刷於紙本或報章雜誌及其他媒體上,須經本文作者的授權後方得使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